
不安腿综合征概念
主要表现为静息状态下,双下肢难以形容的感觉不适与异常,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,患者不断被迫敲打下肢以减轻痛苦,常在夜间休息时加重。
患病情况
到目前为止,患病率2.5%-5.0%之间,好发人群见于任何人群,男女比为1:2。
发病机制
根据有无原发病,将其分为原发性RLS和继发性RLS。
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:具体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,脑内多巴胺功能异常有关。
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:多见于脊髓小脑共济失调,腓骨肌萎缩症,缺铁性贫血,尿毒症,妊娠妇女,胃手术后,糖尿病,震颤麻痹等。
1. 血液循环障碍 研究发现在应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方法治疗后RLS症状明显缓解。
2. 内源性阿片释放 应用PET研究发现,RLS病情越重,脑内内源性阿片释放越多,应用外源性阿片类物质与内源性阿片受体竞争结合时对治疗RLS有效。
3. 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害 见于中枢神经系统非黑质-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损害,补充多巴胺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明显缓解不安腿综合征。
4. 铁缺乏 血清铁转运至大脑功能区障碍是发病的主要原因。
5. 周围神经病变 尿毒症,糖尿病,维生素缺乏,各种癌肿多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,从而继发/并发RLS。
6. 遗传因素 55%-92%原发RLS患者有阳性家族史,一些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部分具有遗传史。
7. 其他原因 孕妇,甲减,低镁,低叶酸等情况使RLS发生率增加,随着原发病的改善及治疗,RLS的症状也将随之改善。
RLS主要临床表现
休息时两小腿深部出现难以忍受的虫爬感,瘙痒或针刺样疼痛。常为两侧性,也可一侧明显,偶尔可波及上肢。活动患肢,改换体位或行走时可使症状缓解,停止活动后又可出现,常迫使患者不停活动下肢,室内徘徊走动或捶打患部而影响睡眠,病程可达数年。
对睡眠有显著影响,据统计,95%的患者会合并睡眠障碍。
不安腿综合征临床用药
一线药物:
多巴胺受体激动剂(常使用最低有效剂量),有效率70%,如普拉克索,罗匹尼罗,罗替伐汀。
α2-钙通道激动剂,如加巴喷丁,普瑞巴林。
铁剂补充:当血清铁小于75ug/ml时,首先推荐口服铁剂。
镇静:苯二氮䓬类药物。
抗癫痫药:拉莫三嗪,卡马西平,左乙拉西坦,丙戊酸。
非药物治疗:适当有氧运动,TMS,热水泡脚均有改善作用。

好心情健康

好心情健康

好心情健康

好心情健康

好心情健康

好心情健康
扫码关注医生